2011/11/17 11:38:00 浏览:620 来源:广州家教网
(1)揍死你
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
“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2)他有个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提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
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位母亲的话,也许是在无意中说出的,但孩子却误以为母亲在当众出他的丑呢。
孩子尿床,是因为脑子里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虽然此事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废人”,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可以了。同时需要牢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辞,更不要将此事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终生感激你的。
有这样一段小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兔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嘲笑我。我心里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3)你真笨
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
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4)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
“打了。”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家长把敢不敢与人对打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现实教育人们,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
照这样的逻辑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不讲理,你敢不讲理;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
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未来?你就准备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准备让孩子变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爱”的人?
(5)妈妈求求你了
教育学家克劳蒂娅认为: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奖惩便是一项传统的工具。
先说惩。传统教育中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已被现代文明和公众舆论所抛弃。国家法律也不允许父母再打骂孩子。
再说奖。现在家长一般用奖励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妈妈常说:“别说话,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
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从本性上讲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
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家长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
但是就连这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说了这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6)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
冲突爆发时,家长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
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
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7)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你”、“让大夫来给你打针”等等。如此去恐吓孩子,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闹,也与此有关。
恐吓使孩子产生错误概念而不容忽视。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与恐惧相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因此父母不能为图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8)我没本事
“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你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
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出身于河北武清县一个贫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卖了家里的毛驴,又四处借债为他攒足了学费。为了不让他饿肚子,母亲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一口袋方便面渣给他送去,他用的数学草稿纸也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他是天津一中惟一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是惟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衣服上打满了补丁。
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因为他觉得母亲是一位从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英雄。
(9)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除了父母亲,孩子的姨妈、姑妈之类的亲戚最爱开这种玩笑了。“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她们常用这话逗孩子。
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怎么回答?还是不会。
不久,孩子就会答了:谁问他这个就说谁好。
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