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广州

浅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010/10/10 9:02:00 浏览:986 来源:广州家教网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社会和学校对每个人的影响是相同或相似的,而家庭的影响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加强家庭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健康的心态的具体表现

1.1 “望子成龙”心态。在我教过的一个班中有一位女同学,她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全班第四名的好成绩。班委会选中她介绍经验。令同学想不到的是,她一上讲台就哭了,说自己没有考好,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经了解才知道,她的父亲对她要求一直很严格,从小学起就要求她考试必须进入前几名。后来,我开导她:“你已经尽力了,名次并不代表什么。”可她以后还是只顾学习,虽然成绩很好,情绪却一直低落,从没像其他同学那样轻松快乐过。显然,父母过高的要求,已经形成一种压力,使这位女生无法放松自己,造成抑郁状态。父母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极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1.2 “棍棒底下出孝子”心态。有的家长专治苛刻,平时不注意正确的说服教育,一旦孩子出现缺点错误,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拳脚相加。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做,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能加重子女与家长之间的对立。而且,这种做法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外界教育的态度。许多孩子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变得反感父母教育,进而把这种情绪扩散,形成反老师,反社会教育。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很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1.3 “放任纵容”心态。与“棍棒下面出孝子”相反,这类家长明知孩子有错误也不批评,还表现出支持纵容的态度。前几年,报上报道过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性格十分蛮横,经常和同学打架。一次被另一名同学打伤了,回家后父母竟说:孬种,去打回来。结果,第二天他就用水果刀捅伤了那位同学。花去了近千元住院费不说,这个同学还被送进了公安局。小小年纪便经历类似事件,不可避免地在其心理蒙上阴影,造成不健康的影响。

1.4 “则孩子严,则己宽”心态。有这样一件事,某学校的一个学生因打游戏机上瘾而逃学逃课,父母知道后,恨铁不成钢,动手打了他,孩子不服气地喊到:“你们可以打麻将,我为什么不可以打游戏机。”一句话道出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有自己的人格,要求平等,要求尊重。一旦他们发现别人过得轻轻松松只有自己“受苦、受累”时,便会产生一种不公平心理,这种心理容易导致孩子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其健康发展。为人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严以律己。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自己的教育。

2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以上这些家长不正确的心态及做法,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一个合格的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家庭教育的艺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为此,家长要做到:

2.1 要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他们。对于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应予以肯定,使之保持和发扬;对于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应及时提出,并帮助克服和纠正。家长应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指导儿童自己确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将家长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2.2 把握好爱的分寸。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只有爱子女才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是爱子女呢?家长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的统一。尊重孩子应该表现在:信任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像朋友一样与之相处、出现错误要正面引导。严格要求除了体现在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能姑息迁就外,还要对孩子的身体、心理进行艰苦的磨练,有意让他们忍受一些痛苦,经历一些挫折,承担一些责任,把他们的意志磨练得更坚强,将来才能成就大业。

2.3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认为: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父母只有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其实,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儿童。如果家长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勤劳简朴,热爱生活;工作认真,爱岗敬业;好学上进,心胸开阔,情趣高雅等,那么,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威信就高,孩子也就自然地照着家长的样子去做,家长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2.4 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互敬互让、尊老爱幼、待人热情,能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家庭重大问题上应讲究民主,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家庭最温暖、最安全、最可靠,以后有什么事情愿意和父母商量。

总之,家长要多学一点家庭教育的知识,多懂得一些科学教育的方法,真正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使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广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4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