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广州

孩子为何家园里表现不同?

2010/9/30 10:23:00 浏览:765 来源:广州家教网

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听话,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在老师心目中是好孩子,可回到家里却变得任性、娇惯、自主性差,事事让父母代替,处处依赖父母,出现了与幼儿园大相径庭的行为。究其原因:

  1、 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

  孩子年幼,自控能力差,对家长有强烈地依赖心理。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孩子在家时,心理上产生放松的感觉。
已有了荣誉感,需要在集体中获得一定的认可。

  2、由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

  溺爱孩子,对他们放松要求;保护过多,对孩子包办代替;教育方法不得当;忽视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表现一样好呢?

  1、 正确地爱孩子。

  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从家长本意来讲是爱孩子,可实际上却害了孩子。由于溺爱,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孩子本来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却让父母代替,养成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因此,家长既要爱孩子,更要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

  2、 家长不要事事都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或怕让孩子自己做事会惹出许出麻烦,为了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这样做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应有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滋长了他过分的依赖心理,使他缺乏进取心。

  家长应注意,孩子能做的事,决不包办代替,信任孩子,放开他们的手脚,积极创造条件,锻炼孩子的能力和自觉性。

  3、 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鼓励孩子,让其感受父母对他的期望。

  4、保证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密切联系,是保证孩子教育一惯性的重要方法。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孩子回到家以后,不能放纵,应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纪律来约束孩子,持之以恒,形成合力,使孩子把老师、家长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5、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请老师帮助教育。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孩子期待着老师和伙伴的认可。家长可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客观地反映在给老师,如孩子在家表现不好,要求老师帮助教育;孩子有进步时,则请老师及时鼓励,在集体中给予表扬,使其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在家里和幼儿园中一惯性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格。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广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4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